竹蓀以干制品上市,其等級劃分與色澤關系很大。菇體潔白為上品,與色澤差(發黃)的干品相比,每千克價格相差幾十元至上百元。而菇體色澤取決于干制技術。
竹蓀采摘要及時,無論長、短裙竹蓀,只要菌裙完全散開就證明生長成熟,一定要及時采收。在一般濕度條件下,從菌蛋破殼到子實體成熟只需45~90分鐘。竹蓀菌體嬌嫩,容易腐爛,上午8:00~10:00破殼長出菌裙,下午就會萎縮,孢子液(黑綠色)流出,沾污菌裙。在福建,當竹蓀破殼、伸出菌柄、菌裙略微撒下時就可采摘。采后,剝去菌托,并用小刀縱劃孢托(注意深淺,避免劃破菌裙),然后剝去孢托,只完整保留菌柄和菌裙。菌體在空氣中放置30~60分鐘,因部分失水,菌裙便會張開撒下。因竹蓀菌柄很脆,易碎,菌裙與菌柄連接不牢,應輕拿輕放,防止菌裙脫落。
竹蓀的干制方法有:
?、贂窀伞T谥裣媳”⊥可弦粚由?,把竹蓀排在竹席上,柄放直,裙張開,置于太陽下曝曬。在曬的過程中不要翻動菇體,以免損壞破碎。曬干后輕輕拿起,適當返潮后,按一定重量規格,用紅線扎成小捆,裝入聚乙烯塑料袋中密封保存。曬干的竹蓀干品往往色澤較黃,品質較差。
?、诤娓?。同上述方法把竹蓀排在烤篩上,烘干溫度的控制先由低到高,最后由高到低。開始時,溫度控制在40℃,烘至半干時,溫度升至60℃,烘烤至八九成干時,再把溫度降至40℃,直至烘干。這樣的控溫程序烘烤出的竹蓀色澤潔白,香味濃郁。
包裝、貯藏方法同上。